备注: 1. 部分专家擅长领域在不同资料中有不同表述,表格中进行了合并展示。 2. 部分专家的挂号/诊疗费用信息未在原文中提及,以“ - ”表示。 3. 山东省立医院成立于1897年,历史悠久,在眼部疾病治疗方面成果较好,手术室严格无菌消毒,坐诊医生多有国外进修经历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眼科有众多专家及教授坐诊。
术语解释: 1. 圆锥角膜: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,致角膜中央部向前凸出呈圆锥形及产生高度不规则散光的角膜病变。 2. 屈光不正: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,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,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,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,它包括近视、远视和散光。 3. 黄斑裂孔:是指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组织缺损。 4.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: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重要的表现,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,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。 5. 黄斑前膜: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增殖性疾病,表现为黄斑部视网膜前膜形成,膜的收缩可使黄斑发生皱褶、变形。 6. 视网膜脱离: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。 7. 视网膜动脉阻塞:是眼科急症之一,为视网膜中央动脉或其分支阻塞,导致视网膜急性缺血,引起突然失明或严重视力障碍。 8. 玻璃体后脱离:是指玻璃体后皮质从视网膜内表面分离。 9.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:是一种具有遗传性和家族性的疾病,其特点是眼压虽然升高,但房角始终是开放的,有特征性的视盘损害和视野缺损。 10.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:是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,或与小梁网产生性粘连,房水外流受阻,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。 11. 翼状胬肉:是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、球结膜下的、三角形的、球结膜组织的异常增生。 12.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:是一种由病毒感染(主要为水痘 - 带状疱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)引起的眼部疾病,以视网膜坏死、视网膜动脉炎、玻璃体混浊和后期视网膜脱离为主要特征。 13.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:是指在孕36周以下、低出生体重、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,其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增生并引起视网膜脱离和失明。 14. 视网膜色素变性:是一种进行性、遗传性、营养不良性退行性病变,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视野缺失,夜盲,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电图异常,终可导致视力下降。 15. 角膜变性:是指由于某些先期的疾病引起角膜组织退化变质并使功能减退。 16. 角膜炎: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角膜炎症反应,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。 17. 角膜溃疡:是角膜炎症进一步发展,角膜上皮和基质坏死、脱落形成的缺损。 18. 弱视: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(单眼斜视、屈光参差、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)引起的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下降,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。 19. 白内障:是指各种原因如老化、遗传、局部营养障碍、免疫与代谢异常、外伤、中毒、辐射等,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,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的疾病。 20. 老年性白内障:是常见的白内障类型,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,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升高,是晶状体老化过程中逐渐出现的退行性改变。 21. 后发性白内障: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,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,形成混浊,又称后囊膜混浊。 22. 外伤性白内障:是指眼球受穿孔伤、钝挫伤、辐射性损害及电击伤等外伤后引起的晶状体混浊。 23.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:即老年性白内障,是指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,随着年龄增加,患病率明显增高。 24. 准分子激光手术:是一种通过激光束切削角膜,改变角膜曲率,从而矫正近视、远视和散光的手术方法。 25. 飞秒LASIK激光手术:是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,再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层以矫正屈光不正的手术。 26. 全飞秒smile激光近视手术:是指在角膜基质层内制作一个透镜,然后通过微小切口(2 - 4mm)将透镜取出,改变角膜的屈光状态,从而矫正近视的手术。 27. ICL/TICL眼内镜晶体植入术:是将一种柔软的人工晶体,通过一个微小的切口,植入到人眼内,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。 28. 角膜塑形镜(orth - k):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,通过佩戴,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,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,是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的物理矫形方法。 29. 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(rcp):是一种采用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的硬性角膜接触镜,具有高透氧性,可用于矫正视力、治疗某些角膜疾病等。